我省首个“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探索就业与产业融合新模式
大数据配“铁脚板” 缓解就业“两头难”
“以前找工作靠碰运气,既跑招聘会,又找中介公司,花了钱、费了时间,效果却不一定好。这一次,我在人社部门做了登记,他们就把岗位推给我了。”1月17日,湖北凌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员工康建波高兴地告诉记者。
求职者觉得找工作不易,企业也感慨好员工难招。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红波说,公司专门从事药品中间体生产,是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目前不愁订单,缺的恰恰是人——扩展新的业务,需要懂行的项目经理、车间主任,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经验的基层员工。
记者从人社部门获悉,竞彩足球胜平负不久前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了“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并联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集群化运行,积极缓解就业“两头难”。
如何变求职者找工作,为岗位“主动”找求职者?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金雪竹告诉记者,人社部门采取的办法是大数据配“铁脚板”。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人社系统,筛除16岁以下、60岁以上的非劳动力人口,再根据社保登记信息,筛除已有工作的人群,剩下的就是重点就业服务人群。随后,工作人员通过“地毯式”上门采集,获取他们的求职意向。“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定期采集企业用工信息,两站比对数据后向求职者推送,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襄城余家湖工业园2023年工业产值突破300亿元,首家“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设在这里更利于资源活化,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我们这个行业的‘211’‘985’院校生更喜欢去江浙一带找工作,因为那里的同产业链企业多,就业机会也多。了解我们的需求后,人社部门组织本地同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开展链式招聘,帮助我们公司引才,并提供激励政策,助力我们留才。”张红波说。
“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按照人社全量业务“前置特色园区、嵌入重点产业、服务市场主体”的思路,布局服务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就业链、价值链5个服务专区,是集线上网办、线下联办、智能运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可提供300多项人社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一站式、不出园”。该站运行首月即收集企业就业招聘、工伤认定、职业技能培训、中高端人才猎聘及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服务需求150余个,形成了详尽的园区企业需求清单,并逐一解决或转办。
未来,人社部门还将建设竞彩足球胜平负“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作为集链服务站的“卫星站”,以智能化全域服务网助力群众就业,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