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县市区动态

发展社会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

——高新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4-09-26 08:27

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累计新增学位2万余个;打造社区老年食堂,推进车城老年康养服务中心扩容增量,形成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机构为辅的养老工作格局;建成2个“阳光家园”,为辖区残障人士搭建温暖的家;推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组成医联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投入,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兜实民生底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民政、卫生等工作位居竞彩足球胜平负前列,社会事业实现了由有到优的跨越。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9月1日,孩子们迎来开学季,新建成投用的高新区第四小学迎接779名孩子入学。

“期待已久的高新区第四小学终于投入使用了,大大方便了周边孩子们上学。”家住高新区米庄镇车城湖社区的孙先生说,“此前,孩子们上学要多跑2公里。”

目前,襄阳市四十二中东校区中学部正在加快建设,将于今年11月建成。襄阳市四十二中东校区建成后,高新区将新增中小学学位4770个,从根本上解决原市四十二中片区、市三十四中片区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从“有学上”快步向“上好学”转变,高新区一直在努力。据悉,自2019年以来,高新区在教育上累计投入15.8亿元,新建了高新区第一中学、高新区第四中学、高新区第二小学等8所学校,对襄阳市四十二中、高新区第二中学、刘集小学、大桥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累计新增学位2万余个。

在“幼有所育”上,高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占比实现大幅提升。据介绍,高新区创新推广“国有企业领办公办园”的办园模式,即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幼儿园的办学主体,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体现公益性;高新国投成立学前教育集团作为承办主体,负责幼儿园装修、办园团队招聘和集团化运营等;高新区社会事务局作为监管主体,加强日常监管和督导评估。自2019年以来,高新区32家民办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学生占比达84%。

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高新区主动回应群众期盼,采取卫生与教育联手的方式,探索“托管+早教”的托育方式,积极开展托育服务,指导优质幼儿园兴办托儿班,推动高新区托育服务走在竞彩足球胜平负前列。2023年1月,省卫健委命名3家襄阳市幼儿园为“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其中高新区拥有2家。

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3月,高新区成立教研室,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远近搭配”的原则,推进教联体建设。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共建型教联体10个、融合型教联体4个、复合型教联体4个,覆盖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

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胡萝卜炒肉丝、豆角炒茄子是我的最爱。”9月20日,在高新区团山镇华光社区幸福食堂,居民赵启荣打好饭菜后,找好位置坐下,开始享受美味。

华光社区党委书记张铁牛介绍,该社区现有75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80余人。这些老人吃饭普遍有难处:家里人少做饭难,出行不便买菜难,餐桌冷清吃饭难。有了社区食堂,老人吃饭不再难。

“我们推进社区食堂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共建成运营社区食堂6个,月均服务2万余人次就餐。

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机构为辅的养老工作格局,建成老年幸福食堂6个,配备养老床位555张、护理型床位156张,其中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3%,超出市定标准3个百分点。

车城社区是老旧小区,60岁以上的居民有2500余人,占比较高。车城社区智慧康养中心是襄阳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之一。“目前入住了62名老人,运营效果比想象中的好。”车城社区智慧康养中心负责人马杰斌介绍,该中心配套有康复理疗室、棋牌娱乐室、健身房、居家监护平台、幸福食堂等,一站式解决老人康养问题,很受欢迎。

据介绍,2021年以来,高新区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对团山福利院进行升级改造。2024年8月,该福利院顺利实现区级直管。目前,总投资1亿元的千禾养老项目正在洽谈中。一个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在高新区初具雏形。

“之前,门口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积满污水,哪儿都不能去。现在,政府帮我们把家门口打造得平整又干净,以后出行可方便了。”8月23日,患有视力残疾的米大姐对前来回访的高新区米庄镇社工站工作人员说。

据悉,米庄镇刘家村低保户米大姐是视力残疾人,出行困难,生活不便。为进一步改善特殊群体人居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减轻残疾人的家庭负担,米庄镇为米大姐家申请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前期,征得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米庄镇按照“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制定个性化服务改造方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米大姐门口泥泞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该镇还送去语音闪光电饭煲及语音闪光热水壶等无障碍家电,通过这些“小改造”,解决米大姐生活中的“大烦恼”。

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对20余户特殊群众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在“弱有所扶”上实现了从“全覆盖”到“精准化”的转变。如今,高新区已建成2个“阳光家园”,着力为辖区残障人士搭建温暖的家。

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在“弱有所扶”上,高新区积极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多层分类救助体系。今年1月至8月,高新区向困难群众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补”等各类救助金1100余万元,做到了政策落实到位、资金发放及时。

病有所医?产有所兴

8月29日,高新区七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运行,将承担七里河街道大部分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项。

“七里河街道一直以来没能建成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没有配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街道。为解除这块‘心病’,高新区把与市传染病医院的3年抗疫合作成果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建设七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填补了七里河街道基层医疗机构空白,也补齐了高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块短板。”高新区社会事务局负责人介绍,“新建的七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保留传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架构外,还与市中医医院联合开设了中医特色科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服务。”

为克服医疗卫生资源先天性不足,高新区在借势、借智、借力上谋思路、闯出路,自2019年以来,成功争取市一医院高新院区、襄阳市儿童医院驻区建设;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提档升级;利用市传染病医院医疗资源建成七里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民办医院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办好专科特色医院。目前,华光医院、五洲医院、东大肛肠医院等7家民办医院已成为高新区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高新区利用地方专债约1.16亿元新建市一医院高新院区,利用10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完成对2家卫生院和3家中心发热门诊的改造和设备配置;持续推进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全面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在医疗资源集聚高新区的同时,医疗健康产业也即将迎来大发展。目前,投资8亿元的市一医院医学教研园区项目已签约,正在对接总投资2亿元的中科蓝华(广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医疗产业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药项目等4个生物医药项目,这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3亿元。

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区承担的年度8项省、市社会事务类民生实事均已提前达成目标。高新区社会事务工作将围绕全区中心大局,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推进社会事务提质扩容增效。

来源:襄阳日报 杨柳 黎贵波 张国新 刘国庆 责任编辑:王韵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本页 我要收藏 关闭本页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 承办?
办公地址:襄阳高新区紫贞公园路1号(襄阳市市民服务中心)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710-12345
鄂ICP备19012107号-4?鄂公网安备42060602000370号?政府网站标识码:4206000011

3679575

9004

发展社会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