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引领 优服务 精治理
——谷城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子
近年来,谷城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推出“谷享家·邻聚里”治理新品牌,构建“一镇一策”乡村差异化治理新模式,形成全域覆盖、全民共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贤说事评理团”和“三百促三治”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目录,谷城县被确定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
打造小区治理公共品牌
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和主要聚居地,小区担负着社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功能。谷城县在主城区选取了7个规模结构、居民主体、基础条件、新旧程度等各具特点的小区,分类探索小区治理路径,打造“谷享家·邻聚里”小区治理公共品牌。
据统计,谷城县城有23万人、335个住宅小区。该县构建了“乡镇党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推动5000余名党员下沉小区亮身份、领服务。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定期开展“三方议事”,联合破解停车泊位少、充电桩安装不到位等民生问题。
在神农嘉园小区,党员带头、小区居民主动参与“三乱”整治行动,腾退架空层,建设多功能娱乐场所。
该县成立竞彩足球胜平负首个物业行业党委,推动28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打造15分钟“红色服务圈”。
“现在有了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大伙儿都说事好办了。”西关街社区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社区还开设了公益课堂、老人日间照料室,“一老一小”的生活都照顾到了。
为规范小区资金管理,该县推行“业财代理”机制,由银行开发小程序协助小区用好资金;执行“业标镇管”制度,把道路改造、增加设施等重大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招投标采购,节约成本。
此外,该县组建了小区“能人库”,发动住户中的律师、心理医生、水电工等专业人才,积极服务身边人。“春天大妈”“根哥水电维修”以及“大喇叭”法治宣讲等82支志愿小分队活跃在小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一镇一策”激活振兴新动能
该县结合各地实际,创新实施“一镇一策”乡村治理模式,推出了堰河村等一批治理典型,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山镇以茶产业为核心,串联7个村打造“茶香之旅”高规格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周边共建23个农业示范基地;城关镇老君山村依托樱花,发展民宿经济,吸引131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庙滩镇发挥“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优势,建成298家数字化农家书屋。
石花镇整合资源,对辖区45个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创办“爱心教室”,增设“爱心作坊”,配套建设新型农家书屋和红色为老服务驿站,让放学儿童有人管,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老人乐享晚年生活。
为补齐乡村数字化建设短板,该县成立了12个乡镇(开发区)城镇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平台全覆盖,拓展线上、线下服务功能运用场景,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或“不跑路”。
目前,乡村电子政务外网接通率达100%,78个高频政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法律咨询、医保缴纳等公共服务均可“网上办、掌上办”,真正实现了智能服务触手可及。
齐心协力画好治理“同心圆”
“累了就到工会爱心驿站休息一下。”环卫工人方东升说,驿站设施齐全,有热水、能热饭菜,跟家一样温馨,大大缓解了工作压力。
如今,遍布谷城县的21个工会爱心驿站为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劳动者撑起了“爱心伞”。
基层治理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该县通过“专业培养+资源联动”方式成功孵化出“饶大妈调解队”“银发宣讲团”等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较强的社会组织63个,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作用。
此外,该县出台“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相关规则,通过赚取“工分”可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项目的等级评估中享有优先权。
在快递物流园、电商产业园等新业态中,该县建立了党组织13个,打造“暖新服务站(所)”54个,常年开展“七点半夜校”“红色观影”等特色服务。同时,组建“红色轻骑手”先锋队,动员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担任民情收集员、文明行为引导员、城市形象宣传员,让“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共青团谷城县委积极行动,累计为44名创业青年申报“青创贷”1227万元,真金白银支持青年创业;县妇联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普及妇女儿童保护法律知识,提供就业指导帮扶。
“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服务群众永无止境。我们将在‘强引领、优服务、精治理’上下功夫,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凝心聚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谷城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蔡富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