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深入实施技改提能行动
更新,激活传统产业
8月10日,记者在湖北华海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海纤维)二期项目现场看到,公司从德国原装引进的磨浆机及配套电机系统,十余台化机浆生产线项目的核心装备刚刚到厂,一批工人紧锣密鼓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华海纤维副总经理薛超介绍,二期项目的核心是对两条制浆生产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目前同步引进的138台套智能化装备正陆续到厂,预计9月底前完成设备联调联试工作。
作为南漳获得较大规模政策资金支持的企业,去年10月,华海纤维入围国家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的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成功获得22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有了这笔钱,厂子一下子‘活’了。”薛超说,近年来,受市场行情影响,国内不少造纸企业关停并转。如何让企业节能减排,让产品升级换代,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生死考题——答好了,企业凤凰涅槃;没答好,企业难逃大浪淘沙命运。
“当接到项目资金申请通知时,时间紧,任务重,公司内部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认为传统产业较难获得国家支持。但这笔资金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及时雨,无论如何要全力以赴争取。”谈到当时立项争资时的情景,华海纤维董事长周安乡难掩激动。
在项目申报时,作为华海纤维的包保单位,南漳县纪委不遗余力,围绕华海纤维技改提能的迫切需要,全力解决企业在项目资金、设备采购等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
南漳县纪委副书记胡安海说:“我们抢抓黄金时间,打通审批堵点,牵头协调多个部门,在一周内完成了企业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为争资赢得了时间。”
2200万元,更是撬动华海纤维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在2200万元项目资金的带动下,公司又自筹资金1亿元实施制浆系统设备更新与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
被政策资金盘活的还有龙佰襄阳钛业有限公司。8月4日,记者走进该公司钛白粉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一袋袋钛白粉经过运输带传送到包装车间,工人们开着叉车将已经生产好的钛白粉转运到待装货车上,生产、装运井然有序。这些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就是年产20万吨钛白粉后处理项目的重要一环,由于自动化程度高,极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公司总经理靳三良说:“我们公司的钛白粉后处理项目自投产后,年新增产能10万吨。因设备投资体量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在省级高质量发展项目评审中一次性通过,争取技改设备奖励资金585万元。如今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企业如虎添翼。上半年公司总产值达到了24.7亿元,预计全年总产值达到45亿元。”
南漳县县长陈栋说,今年以来,南漳用好用足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省级科技创新专项等政策资金,并加快制定出台南漳技改激励政策,将县级技改政策5%的设备补贴和省级技改政策10%的设备补贴同步享受,以15%的补贴,助力华新水泥、华海纤维、南泽汽车等企业总投资6亿元的9个技改项目大干快上,上半年新增产值4.1亿元。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下一步,南漳将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现代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技改提能行动,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