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延伸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宜城市人大启动社会建设观察点设置工作综述
今年3月,宜城市人大启动了社会建设观察点设置工作。
“社会建设观察点能够更好地倾听民声,有助于及时了解基层群众的呼声。面对面活动则是化解民忧的直通车,通过群众与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目的。”宜城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观察点妥善解决社区大事小情
“自从建立观察点后,观察员经常到社区走访,我们反映问题方便多了。”宜城市光彩商圈某服装厂工人周先生说。今年3月,宜城市人大观察员走访发现,某服装厂歇业欠薪,工人多次讨薪无果,情绪激化,观察点立即启动“面对面交办”程序,积极协调人社部门介入。劳动监察大队3次现场调解,1个月时间为周先生等人追回2万余元薪资,避免了矛盾升级。
宜城市光彩商圈地处鄢城街道,商圈南部为彩诚工业园,北部有光彩大市场和居民小区,共入驻企业71家、商户1066户、住户2495户,现有从业人员6200余人,涵盖农机、钢材、厨卫、瓷砖、汽车销售等26个行业,是宜城市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建材商贸核心区。随着商圈的快速发展扩张,商户间纠纷、物业管理矛盾频发,给商圈治理与发展带来挑战。
建立观察点后,观察员累计走访商户500余家次,收集意见建议13类40余条,推动安装22条减速带、4个广角镜等交通设施,拆除14处破损广告牌,在竞彩足球胜平负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的“智慧政务晓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多起,实现了“小支点”撬动“大治理”。
“观察点真的很管用,大小事情不出社区就能妥善解决,通过办好‘一件事’带动解决‘一类事’,街坊邻里和睦相处。”观察点召集人、宋玉社区党委书记尚俊说道。
观察点搭建起有效沟通桥梁
“慢性病电子处方手续能不能再简化?”“药店、便民诊所、村卫生室有些医疗项目和常用药不在医保目录,能不能调整?”宋玉社区居民代表说出了使用医保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7月初,宜城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各社会建设观察点,向宋玉社区光彩商圈等观察点发布专项观察任务,广泛收集群众在医保参保、报销流程、药品供应、异地就医等方面的实际体验与诉求。7月31日,宜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广泛调研,在宋玉社区光彩商圈观察点召开调研座谈会暨基本医疗保险群众、代表、部门“面对面”活动,将收集的民意与多方代表的现场交流深度融合,聚焦解决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面对群众与观察员的疑问,该市医保局、卫健局相关负责人逐一回应,并认真记录。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代表结合服务一线经验,围绕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政策培训、完善药品供应保障等提出建议。
宜城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观察点收集的意见与会上提出的建议系统梳理,对群众反映集中的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就医报销流程繁琐、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拿出具体改进方案,织密基本医疗保险民生保障网。
观察点实现“人大+部门”共建共治
今年3月,宜城市人大出台了建立市人大社会建设观察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社会建设观察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口联系部门服务阵地等深度融合。
2025年底,要建成14个社会建设观察点,其中,与各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融合共建11个,建设特色观察示范点3个,搭建、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机制,初步形成“1+11+N”的社会建设观察体系,实现点位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问题互商、力量互补的“人大+部门”共建共治的大工作格局。
为充分调动业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入户走访、志愿招募、部门联动等方式,组建起以社区党委书记为召集人,“人大代表+网格员+志愿服务队+社会工作者+部门骨干”为观察员的立体化观察网络。通过“周走访、月总结、季汇报”机制,借助选民接待、实地巡查、志愿活动等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建立“五小”(小事情、小案件、小问题、小矛盾、小纠纷)问题台账,形成“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流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